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财政金融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十条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24日
财政金融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十条措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抓项目、大抓招商部署要求,聚焦重点产业培育和财源建设,加大财政金融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切实发挥财政金融保障支撑和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现就财政金融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制定以下措施。
一、全方位多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对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急物资储备等公共领域的项目,通过预算安排、政府一般债券、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对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九大领域、十大行业”有收益的建设类项目,通过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政府投资补助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二、建立招商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制度。建立招商经费、落地项目贡献(产值、利润、税收、就业等方面)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鼓励园区、部门大抓招商、大抓项目,招商经费通过预算予以保障。强化园区亩均效益考核结果应用,跟踪企业问效,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园区、部门,适当增加招商经费;对达产达效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团队,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开展财税金融政策研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环节财税金融政策咨询、策划等服务,做到审慎承诺。刚性兑现市政府已出台的支持稳增长、商贸服务业、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航天科技、光电子、新材料、“飞地经济”、社区工厂等各项产业扶持奖补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壮大。
三、实行重大招商引资奖励制度。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实行重大招商引资奖励制度。聚焦重点产业,将“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鼓励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对重大产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对投资2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园区、部门成功落地投产项目,给予一定奖励。
四、支持园区提升承载能力。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动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园区、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将园区标准化厂房各项奖补政策延长至2023年。加大社区工厂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充分就业。理顺园区标准化厂房运营机制,更好服务入园企业发展。
五、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接续产业创新发展。打造财政、金融、创新、孵化、产业五位一体创产融体系,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融资担保、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转贷等方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接续产业创新发展。
六、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充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促进市、区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担保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信贷融资担保特色优势,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三农”领域,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和范围,为乡村产业振兴织牢“保险带”。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保费补贴,确保综合担保费率不高于1%。
七、引导撬动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力度和创新信贷产品。建立政府性资金存放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挂钩机制,激励信贷投放扩规模、提质量。深化政银担合作,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市财政设立5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提升信贷支持的商业可持续性。
八、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做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多供给、快释放,切实发挥政府性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通过产业合作发展基金、航空航天产业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龙鑫产业投资基金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产业项目,助推“补链、扩链、强链”企业快速落地。
九、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公司规模,通过资本金注入、特许经营、财政补贴、基金投资、债券等方式支持融资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真正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市场化运营主体。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挖掘市场潜力,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紧盯上级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包装策划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建设资金。市财政2021年预算安排1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前期费,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后年度逐年增加预算安排,为“十四五”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